出自于: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8-09-21
9月20日下午,由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科协、扬州市卫计委、扬州市教育局、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总台)及扬州大学护理学院主办;扬州市梅岭中学、扬州市急救中心、扬州电台FM96.7私家车广播联合承办的“急救知识进校园”大型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梅岭中学礼堂顺利举行。
“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面向全市的中小学生,活动周期为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活动通过把急救知识培训列入学校的必修课程,开展心肺复苏、创伤急救、溺水急救、触电急救等常见的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循序渐进地系统提升青少年自救互救方面的技能,进而推动急救知识和技能在全社会的普及。
活动中,市教育局副调研员陈廷弼,市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黄为民分别为活动致辞。由扬州广电总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徐永泰为急救指导员颁发证书;急救指导员代表张菁宣誓。扬州市科协主席王友芳为2018年科普教育基地——扬州市急救中心授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学军宣布活动正式启动,参会领导、老师学生代表在“‘救’在身边、‘救’在自己”横幅签名。随后,市护理学院就心肺复苏术进行了实操展演,市急救中心急救科普员为师生们讲解了中小学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知识。
启动仪式结束后,市护理学院就心肺复苏术进行了实操展演,急救指导员向全体师生开展急救知识科普现场培训活动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演练,并与学生进行了分组互动,受训的纷纷表示,掌握科学实用的急救知识对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第二课堂的实训机会。
随着校园突发安全事故、学生突发疾病的增加,普及急救知识、增强学生自救互救能力、保障生命健康,已经成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迫切需要。通过此次“‘救’在身边、‘救’在自己”的急救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将全面拉开2018~2020年扬州市“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行动”系列活动的序幕,将急救知识培训列入学校的日常科普知识培训计划,从学生开始,循序渐进系统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海姆立克急救法小贴士
1. 3岁以内小孩应该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2. 也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3. 如果是成人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河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4. 自救是应该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到异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