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于: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9-1-14
院前急救对抢救生命意义重大,常常被称为生命急救的“黄金期”。2018年,市急救中心为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全面提升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采取多种方式、全面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加大人才培养,逐步建立成结构适宜、功能完善、规模适度、布局较合理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为扬城人民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一、加强城乡院前医疗急救能力一体化建设
目前,我市基层急救站(点)医疗服务质量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市急救中心注重发挥行业指导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急救医疗培训,努力实现城乡急救医疗服务同质化。
1. 定期组织全市院前急救医疗技术培训班。3月29日,举办了我市医疗急救专业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市45个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23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重在提升基层急救点从业人员急诊急救处置能力。
4月14日,全市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急救点分管院长、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适宜技术—急诊急救技能培训班,中心参与培训班授课。
6月23日,在扬州市颈肩腰腿痛一体化诊疗技能培训班上中心介绍了“创伤病人的搬运原则方法”,来自全市基层医院及18家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110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
2. 赴基层站(点)开展急救技能巡讲。2018年,重点对18家农村区域医疗服务中心院前急救从业人员的急救技能和车载设备使用进行实训,确保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各急救点为乡镇居民提供同质化的急救医疗服务。
二、推进中心急救服务内涵建设
2018年,中心开展了急救医疗服务提升年活动,逐步形成质控检查,病历管理、技能培训、新技术项目、急救科研规范化建设。
1. 加强中心质控管理。更新院前急救质控手册,从调度时间、出车时间、急救回车率、处置率、车辆运行良好率和电话回访满意度调查着手,制定各岗位人员考核方案并严格执行,全流程把控院前急救质量。每月召开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分析会,中心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参加会议,会上通报各急救组质控情况。
2. 定期组织急救人员的规范培训工作。中心制定了院前急救人员专业技术提升方案,依托本地区三级医院师资力量组织培训,把“提素质、比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贯穿于全年工作的始终,提升了急救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中心全员完成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3. 优化急救班次。中心取消了备班组24小时工作制,改为“白、夜、休”三班运行,有效降低了急救人员工作负荷,杜绝疲劳驾驶。
三、“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无缝衔接
以“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强对胸痛、卒中、创伤病人院前急救临床路径管理,构建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通过“微信工作群”和“扁鹊飞救APP”与苏北、扬大附院、武警医院初步建立了院前院内信息传输渠道,数十例胸痛和脑卒中患者未到达医院前,生命体征与初步处置情况已传输至院内急诊,实现院前院内救治的连续性,提升了患者救治康复率。2018年,中心成为我市胸痛中心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四、建设“智慧急救”,效率提升
中心实现了120呼叫微信定位,市民通过扬州市急救中心公众微信号中的“微急救”功能拨打120,在调度指挥平台可显示报警人位置信息,提升了救护出车准确率,缩短了救治等待时间。中心加快推进智慧急救信息化项目,为我市“急救网”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