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0  星期五      
  急救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急救动态 >> 急救动态
120——一颗平凡而又最亮的星
  

出自于:车管科    发布日期:2020-10-23

 

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在鼠年即将到来,迎接新年之时,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正悄然席卷全中国。国家颁布了最强居家令,那时的我们,生活、工作、学习都按下了暂停键,从新闻、网络得知,这是一个人类从未接触的病毒。春节没有了该有的喧嚣热闹。新闻、广播、网络上无时无刻都在播放抗击新冠肺炎的最新消息。每当从电视、网络看到医护工作者不遗余力的为人民辛勤付出时,我内心总是充满感动,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尽一份力量。

无独有偶,三月份看到急救中心招聘,我毅然辞去原来的工作,加入到急救的队伍,成为了一名120救护员。虽然层次不如医生那么高,责任却是一样任重道远。120是个团队,团队就需要分工明确,这样才会事半功倍,所以每次出车我都打起百分百的精神。

上班以后得知,急救任务分为一线任务和二线任务。一线就是急救任务,一般情况都很紧急,二线属于非急救,一般是转院或者送回家。刚来上班由于不熟悉,领导安排我去了二线。在二线的工作中,由于是非急救,所以感觉任务不是那么急切,有点慵懒,与我当初想的有点不同。于是我向领导主动提出去一线,那里可能更需要我。去之前,领导也跟我说,一线是很辛苦的,而且有夜班,可能一晚都睡不了觉。但是我觉得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不要怕苦,辛苦对于救死扶伤来说,那根本不值得一提。就这样我就去了一线参与急救任务。

刚来一线,确实不太适应。可能饭刚吃到一半,或者刚躺下准备休息一会儿就有任务来了,无时无刻都有出车的可能,因为急救就是这样的,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发生,所以我们就得时刻保持警惕。这也许就是一线急救的精髓吧。其实在一线急救,让人感触最深的是那种救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每当电话想起,警报拉响的那一刻,意味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拉开序幕。

记得有一次夜里三点,一位老人打电话说自己老伴呼吸困难急需抢救,我们立刻出发。到了才发现,那是一个老小区,救护车根本进不去,于是我们拖着担架一路狂奔,患者在五楼,没有电梯,而且楼道狭窄,患者有将近200斤,我和同事四人合力小心翼翼的抬下楼,那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当把患者抬到救护车上时,已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顾不上这些,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幸亏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结束任务以后,虽然手还在颤抖,双腿还打着哆嗦,但是人已经安全送到医院,走的时候老人连声感谢,心里还是很欣慰的。

再有一次,夜里接到任务,一位孕妇羊水破了,情况非常紧急。刚到小区门口,就有家属已经在门口等候了。看得出来非常着急,一路小跑带着我们去了家里。当时家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都不知道怎么办。但是看到我们来了,焦急的心总算有些缓和。稍作询问检查,立刻送往医院。任务结束后,我看到那位准爸爸流了泪,据他在车上说的,第一次怀孕就不小心流产了,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有差错了,不然对我和我的爱人以及整个家庭打击就太大了。我能理解他的心情,毕竟我也是一位爸爸。

还有一次也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一个雨天,接到任务是有一起车祸,一对母子被汽车撞了。立刻出发,刻不容缓。到达现场,母亲还有意识,小孩已经意识不清。我们稍作检查,立刻抬上救护车,吸氧、挂水、心肺复苏,能做的都在做,这位母亲不停问:“我女儿怎么样了”,手紧紧的抓住医生的胳膊,“无论如何一定要救我女儿”,医生回答道:“你女儿也在抢救,请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抢救的。”到了医院,赶忙进了抢救室,由于小孩伤势过重不幸离世。母亲仍不停询问孩子的情况,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法把这个残酷的现实告诉这位妈妈,只能跟她说孩子还在抢救请你放心,我们会尽力的。这也许就是善意的谎言。我走出抢救室的门,一声叹息。谁会想到这就是这对母子的最后一别。一切的厌恶、憎恨、反感、批判在这一刻都子虚乌有,人活着就好,我眼睛有点湿润了,我稍作调整,准备迎接下一次任务。

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曾用一段精练的语言概括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他说: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其实“120”无需用过多的言语去修饰,“120”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的体现,“120”的出现给人一种希望,“120”永远是那颗夜晚最亮的星。

在此致敬每一位急救医护工作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扬州市急救中心欢迎您 技术支持:扬州大自然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本站声明: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上擅自转载和引用本站内容 苏ICP备11030878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089号